| 本站首页 | 本站专题 | 图片新闻 | 雁过留声 ||
 
  
  学会简介  学会信息  学人动态  学术成果  明史研究  学术资源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会信息>>历届年会 >>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
  共有 2726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深入研究明代历史文化 有扬弃地继承王阳明心学思想——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报道

  发表日期:2018年3月13日       作者:陈时龙     【编辑录入:mingshi

 

 

 

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于201781519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明史学会、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赣州市社科联、崇义县人民政府、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分会承办,海内外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参加。

两年一次的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明史研究的盛会,目的是为广大明史研究者提供交流与切磋的机会。因此,会议所涉及的论题相当广泛,包括明代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

从会议提交论文可以看到,近来明史研究呈现了以下几个趋势:其一,政治文化成为政治史研究新热点。虽然传统的对政治制度、事件的研究仍在继续,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分析和思考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会议收到多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讨论政治制度、不同时代君臣关系、大臣间关系以及晚明党争的论文。其二,社会史与经济史研究由以往较多讨论全局性制度转向了区域史,环境史、医疗史、性别史的研究,而且近年来这一趋势十分明显。其三,重视文献研究与新材料的发现和利用。会议收到不少专门讨论文本、文献的论文,而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也更趋向于立足于新材料的使用。例如,通过考察清初孔尚任所藏《燕王靖难札付》,基本可以确认朱棣入南京后曾革除建文年号,而不像晚明及清初史学家王世贞、顾炎武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登基后的纪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可见,新史料的发现有助于扎实地推进了史学研究。其四,明史研究需要全球视野。不仅中外关系史研究,而且军事史中的长城问题、海防问题研究、政治史中的明朝灭亡问题的研究,均展示了全球视野。例如,李伯重先生认为,明朝灭亡是全球性“十七世纪危机”的一部分,这一危机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所致,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所致,故而唯有将此段时间放在全球史和环境史视野中来观察方能得出一个全面性的结论。

其五,充分认识到深入探讨明代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服务现实。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同志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鼎盛时期,明代的历史走向与历史影响对当今世界特别是当今中国仍具有割舍不断地联系,深入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对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走向,从而对科学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番话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共鸣。虽然明代历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但诸如明代市场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晚明资本主义萌芽、阳明心学及其所带来的思想启蒙等问题,对于探讨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阳明文化是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作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王守仁(1472-1529)被时人及后世尊称为阳明先生。他先后提出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影响了十六世纪以降古今中外众多思想家,即使到今天也还有重大的思想价值。对阳明文化的研究,既要研究王阳明本人的活动及其哲学、政治思想、军事思想,也要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发展与传播以及阳明后学的思想,还要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会议共收到与阳明文化相关的论文63篇,遍涉王阳明的各方各面,可谓钜细靡遗。而且,由于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的参与,会议在阳明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几个令人振奋的成果:

其一,对王阳明生平及历史地位、历史影响有更深刻的阐释。之前,从钱穆的《王守仁》到域外汉学家秦家懿的《王阳明》,关于王阳明的传记多出自哲学史家之笔,详于梳理思想发展的脉络而略于展示其生平与事功。此次会议,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王阳明一生的历史地位和“成功之谜”进行阐述的论文,又有对王阳明的科举实践、其在南赣一带的事功、在嘉靖初年大礼议中的政治态度、其爵位的册封、停袭和复嗣,以及从祀孔庙之后的后续争议等问题加以讨论的论文,从而不仅使阳明以一个思想家的面貌呈现,更以一个具体的政治人物生动地浮现出来。

其二,王阳明思想的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宽。与会者不但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哲学思想从考据的、方法论的、逻辑发展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还阐述了王阳明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廉政思想。

其三,江西、福建等地学者对地方文献的挖掘,使王阳明与十六世纪初闽西、赣南区域社会的发展关系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来。正德年间,时任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向朝廷建议在刚刚平定民变的几个地方设建新县,即平和、和平、崇义等县。王阳明与崇义县的关系、王阳明与地方社会治理,也成为会议讨论的议题之一。从此,我们不再只是从一个概观层面讨论王阳明增设行政县、推行南赣乡约等行为,而是能更具体地讨论王阳明在南赣的基层社会治理,以及王阳明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如何在地方家族势力的支持下得到落实等问题。

其四,重视阐释王阳明思想的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提到:“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不少与会学者讨论了王阳明心学的时代意义,诸如“万物一体于仁”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南赣州乡约的实践及其当代价值,“心即理”与坚定理念信念的关系,“致良知”与廉洁自律之间的关系等。

多种学科背景的学者之间的交流,深化了王阳明思想的研究,也拓展了阳明文化研究的视野。然而,针对时下王阳明研究热的问题,与会学者们认为,阳明研究热是好事,但要防止“泛化”的倾向,即不能把所有的事情与思想都硬性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要历史地看待王阳明,把王阳明放到那个大时代里去讨论,去理解,唯有这样,才能健康推进学术进步。对于王阳明,不要丑化,也不要美化,更不要神化,而是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既要有继承,也要有扬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1126考察山东曲阜孔府时的讲话中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总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研究一切文化传统,包括研究王阳明心学时的指导思想。王阳明心学思想打破了旧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给予人们更多的思想空间,开启了十六世纪以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起到助推历史变革的作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对于增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志力、净化内心、提升道德自律力也有积极作用,这都是王阳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但是,王阳明思想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致良知”是讲求内心“省察克治”的唯心主义道德修养学说,过度强调意识的作用,也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因此,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要扬弃了王阳明心学中的消极意义,运用、发挥王阳明心学中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再创辉煌。

会议期间,中国明史学会召开了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第八届理事会,组成了新一届执行机构,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当选为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上一篇: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综述
下一篇:在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中国明史学会网站]   [京ICP备11047252号]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联系电话:87420867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