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本站专题 | 图片新闻 | 雁过留声 ||
 
  
  学会简介  学会信息  学人动态  学术成果  明史研究  学术资源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会信息>>学会活动 >>中国·临夏王竑文化学术研讨会
  共有 180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高寿仙在“中国·临夏王竑文化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发表日期:2017年8月14日           【编辑录入:mingshi

 

 

201466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

今年是明朝中期的著名历史人物王诞辰600周年,我们齐聚在人杰地灵的临夏,隆重举行这样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堪称救时名臣、士林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仁义礼让、宽宏大度的道德情操,爱国爱民廉洁奉公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实干精神。与他同时稍晚、官至大学士的理学名臣丘评价他是“世之伟人,国之重臣”,称赞他“居廊庙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充分肯定了他立下的不朽功勋,反映了他在当时赢得的崇高威望。

研究王,纪念王,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生动、深入人心呢?我认为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研究、宣传那些堪称名族脊梁的杰出历史人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用杰出历史人物体现出来的优秀民族精神教育人、鼓舞人是最容易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毫无疑问一代救时名臣王正是这样一位堪称民族脊梁的杰出历史人物。值此王诞辰600周年之际,临夏举办这样一次学术盛会,对于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必须承认,对于王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我们过去研究不多,了解不够。我个人觉得,这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明史研究一直比较偏重两头,即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而对于明朝中叶重视不够,近些年对于明代中叶的研究虽然越来越多,进展很快,但因为过去欠债较多,实际上仍有很多薄弱环节或空白点,王就是一位本应高度重视但研究不多的人物。

对王研究较少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王保存下来的文字较少,相关资料比较零散,研究起来难度较大。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提供了一次动员明史学界的力量集中开展王研究的重要契机。

会上,我一打开论文汇编,竟然看到几十篇质量很高的论文。老实说,类似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我们已开过多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征集到这么多篇高水平的论文确实是十分难得的,这说明王在明史学者心中分量之重,反映了明史学者对王的崇敬之情。

我对论文汇编有三点感受:一是论题非常广泛,对于王生平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进一步考证和梳理,对于王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概括和提炼。可以说,通过学者们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王正从一个文献记载中的历史名人,变成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二是论证非常扎实,学者们不是围绕题目发一番空论,而是下了很大功夫收集和梳理相关资料,而且非常注重搜集不同来源、不同立场的资料,进行考证辨析,因而得出的结论有力有据,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三是饱含现实关怀。我们开会研讨王,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古为今用,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杰出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这次会议的论文,很多都洋溢着现实关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如何进一步弘扬王精神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我想强调指出,明史学界能够掀起这样一次研究王的高潮,是临夏的领导和专家大力提倡和推动的结果。他们事先作了很多工作。会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千古人豪  百世衡鉴》是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之一。他们还撰写了一批论文,富有地方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这次会议成果丰硕,但这只是王研究的一个有力起点。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注王,努力从浩如烟海的明代文献中挖掘和汇集有关史料,争取把王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使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上一篇:中国·临夏王竑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下一篇:在“中国·临夏王竑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中国明史学会网站]   [京ICP备11047252号]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联系电话:87420867   邮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