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十月的美好日子里,由中国明史学会、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迁西县委县政府同主办的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雄伟的长城脚下,在美丽的迁西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向各位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欢迎和感谢!
蓟州镇是明朝的军事重镇,它与宣府、大同成为京师北京的屏藩,著名的军事家戚继光当年就曾经驻守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对这片古老土地和那一段巍峨的长城的无限景仰。当年初学明史,看到史书中记载明朝人说:“蓟镇的好城墙,宣府的大校场,大同的好婆娘。”大同、宣府都去过了,迁西是第一次来,如今在迁西,也就是古蓟州镇,才真正亲眼看到了戚继光主持修建的好城墙。
隆庆二年(1568年)五月,以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史书中说:“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明史》卷二百十二《戚继光传》)又说:“修蓟镇边墙、楼橹、敌台,翼然壮丽。”(何乔远:《名山藏》卷七十七《臣林记二十四·嘉靖臣八》)戚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所以我们可以说,明代蓟镇的文化是与戚继光和明长城不可分的。
说到明长城,这次会议上还有一个值得提到的与蓟镇文化相关的成果,就是韩怀诚、关真全和陈力先生经过多年考察,发现了已经湮没数百年的松亭关遗址的确切位置。松亭关是当年通往大宁的要道,其地位可与山海关相比,可屯驻数十万兵马。“靖难”之役中,大宁及朵颜三卫军马入关,朱棣赴大宁,均由此关出入。但至明中叶以后,松亭关渐失军事作用,以至湮没无存。对于一个湮没关口的考察,再现了一段历史变迁:蓟州镇的历史文化,也是北方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要感谢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迁西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召开这样一次盛会的机会,既让我们有同仁的学术交流,也有这次蓟门访古之行。
四百五十年前秋冬的一天,戚继光登上盘山绝顶,留下了悲壮的诗句:
霜角一声草木哀,
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村酒不成醉,
落叶归鸦无数来。
都使雕戈销杀气,
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
故李将军舞剑台。
我们不妨借此机会去找寻一下当年山颠的勒名峰,追忆一下先烈们的情怀吧。一个民族的振兴,是离不开对于优秀传统的继承的。
戚继光当年久镇蓟门,他曾经在诗中感叹道:“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如今春去秋来,已经四百多年过去了,但是那爱国主义的激情,却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回荡,依然时刻感召着我们。
再次衷心感谢为这次盛会付出辛勤工作的同志和全体与会代表。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10年10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