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本站专题 | 图片新闻 | 雁过留声 ||
 
  
  学会简介  学会信息  学人动态  学术成果  明史研究  学术资源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会信息>>学会活动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共有 1769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发表日期:2017年8月6日       作者:南炳文     【编辑录入:mingshi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由中国明史学会、凤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在朱元璋的家乡——当年的濠州钟离、现在的凤阳县开幕了。我代表主办单位,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聚首凤阳,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亲切的致意!

凤阳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研究明史,应该到大明王朝的“肇基之地”,来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古迹,领略当年朱元璋与家乡凤阳的关联,从而为我们研究朱元璋这一历史人物以及整个明朝历史提供意想不到的启发收获。因此,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便选择了“朱元璋与凤阳帝乡文化”。

在生活于凤阳的贫寒岁月中,朱元璋放过牛,种过田,当过和尚,讨过饭。这块土地埋葬了他的父母、伯父两家全部20余位亲人的遗骨。称帝后,为了报答这块土地的生养之恩,他大兴土木,耗费近6年之久,营建壮观的明中都;他还为死去20余年的父母重建了规制宏大的明皇陵;重新建置了辖领918县的凤阳府;他规定:诸皇子们之国前必须到“祖宗肇基之地”凤阳生活几年,“以知吾创业之不易”,把这里变成教育子孙的基地;他下诏,永远免除家乡的赋役,“世世无所与”;他还下令从全国各地移民数十万,充实帝乡的人口,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后来这些移民纷纷逃离凤阳,最终在明初以后产生闻名中外的凤阳花鼓;朱元璋去世后,在这里还建造了专门关押罪宗的特殊监狱——高墙。不仅如此,当年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凤阳人,后来定居于全国各地,成为主宰四方的官员,并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述种种在600多年后的今天,形成了“凤阳帝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帝乡凤阳再次引起全国的瞩目。被邓小平肯定的小岗村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均视察过小岗村。凤阳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我数次来过凤阳,尤其是目睹了近几年来凤阳巨变的过程,感受到了凤阳人有胆有识、敢干善干、热爱家乡、珍视历史、酷爱文化、坚韧不拔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传统,由此而感慨万千,对凤阳人民钦敬之极!

凤阳是个神奇的地方。能在凤阳召开一次关于朱元璋与帝乡凤阳文化的会议,是许多明史学者的向往。而帮助我们实现这一向往的东道主是凤阳县委、县政府及朱元璋研究会。他们把这次学术研讨会纳入“第三届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由之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会议的高度重视。我代表中国明史学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诸位女士先生们,多年来,凤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明史学会一直保持亲密关系。早在1994年,他们就成立了朱元璋研究会,并由已故的张海鹏先生担任首任会长,由陈怀仁先生担任常务副会长。朱元璋研究会自成立的15年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及第一届朱元璋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编辑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在推动全国朱元璋研究队伍壮大、提高的同时,培养出以陈怀仁、夏玉润为代表的凤阳本地一批朱元璋研究专家,他们为中国明史研究所做出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已被明史界的同仁交口称誉。

今天,凤阳县委、县政府与朱元璋研究会再次举办这次会议,其目的是与诸位专家学者共同协作,进一步发掘凤阳帝乡文化的资源,为发展凤阳社会经济文化增添新的文化动力;我们的目的则是在凤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协助下,更加深入地研究朱元璋这一历史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一步拓宽明史研究的领域。以上两个目的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丰富、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而携手共进。此外,在这次会议上,将有10多位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潜心研究,提出10多篇文章,对朱元璋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展开讨论,这将成为这次会议的亮点。这无疑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关于这一历史问题的有关方面,这次会议一定会取得影响甚大的成绩。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祝诸位身体健康!

                                                           (南炳文,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所所长、教授)

 

 

 

 

 


上一篇:在“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2-2009  [中国明史学会网站]   [京ICP备11047252号]     [后台管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图片新闻 |

     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联系电话:87420867   邮编:100101